? 一、本土酒店管理公司進一步發展成熟
本土酒店管理公司從單純人員輸出逐步發展到體系化營運。
點評:發展成熟的標志一是有自主獨立品牌、二是受托對外管理、三是經營水平高于平均水平。
二、酒店硬件建設出現新趨勢
新的確實包括酒店大堂社交化、客房配備個性化、浴室功能水吧化、餐廳裝飾主題化、度假酒店內外連接化、機電設備低碳化、酒店用品綠色化、設計思路藝術化、操作系統智能化。
點評:跨國酒店管理公司已經走在前面,萬豪創新實驗室開始設計下一代酒店客房、大堂。萬豪品牌酒店手機辦理登記入住服務已經從美國、加拿大的329家酒店發展到其他19個國家的20家萬豪品牌酒店,其中包括泰國、新加坡、印度、澳大利亞、菲律賓,計劃2014年在中國實行。
三、酒店管理與時俱進
包括組織機構扁平化、崗位設置多能化、預算管理滾動化、收益管理全面化、判斷依據數據化、營銷平臺多元化、品牌建設日常化、內部溝通移動化、信息技術普及化。
點評:在信息技術方面,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酒店管理專業開設了10門信息化課程,不包括以前就有的前廳信息化運用等課程。
四、中國新投資酒店出現精品酒店熱
精品及設計酒店在中國的客房量每年都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長,當下酒店開發商的報告中有65%的結論是建小型精品酒店。
點評:我國精品酒店熱類似于美國10年前,美國統計2003年精品酒店的客房占1%、收入占3%,6至8年收回投資(高端酒店需要10至15年);2011年美國精品酒店客房占5%、收入占8%,8年后相對優勢已經比2003年下降47%。
五、酒店出讓的案例增加
以各地產權交易所掛牌出讓股權為主。
點評:酒店交易多采取股權轉讓是因為減少納稅,資產轉讓的轉讓方稅包括營業稅(轉讓價格5%)、城建稅(營業稅7%)、教育附加費(營業稅3%)、印花稅(轉讓價格0.05%)、土地增值稅(轉讓價減去原成本30%至60%)、所得稅(25%);受讓方稅為契稅(3%)。股權轉讓只需投資方所得稅(轉讓價減去原成本25%)。但是股權轉讓要注意轉讓方的債務、擔保情況,還需要明確知識產權問題。
六、酒店投融資出現新主體
債權投資為主的房地產信托融資供不應求,股權投資為主的類信托私募基金有限合伙產品呼之而出,第三方理財機構大展身手。
點評:房地產私募基金與私募房地產信托的區別在于房地產PE(私募基金)投資年限較長,大部分采取“3加2”(3年封閉期、2年開放期,封閉期不能抽回資本)。私募REITs(房地產信托)較多為1至2年收回本金及收益。
私募REITs(房地產信托基金)發行的條件是:四證齊全(國有土地使用證、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資本金比例不低于35%;開發主體具備二級資質;土地和在建工程抵押40%以下。房地產PE(私募基金)屬于類信托,其發行的LP(有限合伙產品)靈活性大。歸屬于銀監會監管的房地產信托的抵押要求40%以下,僅在工商局備案的私募基金有的超過60%。有上市公司也采用私募股權基金融資。抵押一般以土地和房產為主、擔保和股權為輔。
七、智慧酒店建設得到重視
北京金融街威斯汀酒店已經采用客房節電系統,對節約用電的客人給予餐飲獎勵。
點評:美國一家綠色酒店大堂里設置了一臺電腦,消費者結賬的時候,通過這臺電腦可以查詢他在客房里面使用過多少水、多少電,和平均消費做出一個比較,并對于消費者的節約部分在結賬時作出現金返還。
酒店技術進步的生命力在于提升服務和管理水平、降低人工和能耗成本。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持續發展和智能手機的普及,誰能洞察消費趨勢,及時滿足消費者需求,誰就能贏得更多的客人和更高的客戶滿意度。
八、酒店服務重視體驗經濟
酒店個性化服務創造高附加值。
點評:體驗經濟是以客戶需求和體驗為導向開展經營的方式,其產品幾乎完全隱藏到服務背后,服務與產品之間的關系發生了逆轉,產品要依賴于服務所創造的條件。
在體驗經濟中,企業主要研究的不是提供產品,而是提供舞臺,體驗要素依附在產品和服務之中,消費的只是過程,消費者成為這一過程的產品,當過程結束后,體驗記憶會長久地保存在消費者腦中。消費者心甘情愿地為體驗付費,因為這種體驗在人們生活水平到了一定程度時已成為迫切的需求,消費者自己進行或參與了這一過程,情感和心理得到了滿足。
九、酒店營銷多渠道、多方式,優先直銷
酒店營銷成為酒店競爭的主戰場。
點評:酒店官網直銷為首選和目標;以平臺型媒介(如天貓、微博、微信等)為最佳盟友;多渠道分銷;移動網絡優化;收集分析顧客信息擴大忠誠顧客隊伍;反饋管理漏洞,提高酒店競爭力;在各類平臺提升品牌聲譽。
十、酒店教育內容廣泛化
酒店教育和培訓的內容多元化、多樣化。
點評: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瑞士酒店管理教育集團(SEG)把旅游、會展、工商管理、電子商務、酒店設計、航空、奢侈品等列入泛酒店管理范疇,旗下大學設立不同的管理課程,如瑞士酒店管理大學的會展、蒙特勒酒店工商管理大學的工商管理、愷撒里茲酒店管理大學的電子商務、納沙泰爾酒店管理大學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