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酒店“六小件”每年花50多萬
昨天上午10點左右,在南京中山北路上某快捷酒店的6樓,兩位工作人員在清理打掃客房,除了房間內的生活垃圾,他們還要檢查客人未用完的一次性洗漱用品,也即大家俗稱的“六小件”(一次性牙刷、牙膏、香皂、浴液、拖鞋、梳子)。在一間未清理的標準間里,小牙膏用了一只,香皂拆開包裝但基本沒用,可這些都要被扔掉了。“每天打掃客房會扔很多,確實很浪費,感覺也很可惜,可這是酒店的要求,開過封了就得換新的。”工作人員說。
而附近一家四星級的酒店里,客房也會為客人準備免費的一次性用品。“大約10個客人中會有1個人自帶洗漱用品的,沒帶的話只能用酒店的了。”工作人員說,在很多客人看來,雖然一次性用品說是免費,但其費用已經包含在房費中,所以“不用白不用”,或者用不完的直接帶回家。在采訪中,不少酒店工作人員提到了“六小件”的浪費問題。一家四星級酒店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酒店客房大概是100間,每間客房“六小件”成本在15元左右,這樣算下來的話,一年光花在“六小件”上的成本也要50多萬。
也有酒店不免費提供“六小件”
探訪中,現代快報記者發現多數酒店還是提供“六小件”的,但是也有一些以低價競爭的快捷酒店,取消了免費“六小件”。新街口附近的一家七天連鎖酒店的前臺工作人員表示,他們酒店客房內提供洗發水、沐浴露,都是大桶裝,像是牙膏、牙刷、梳子、香皂、浴帽等一次性小件都是不提供的。“酒店行業浪費很嚴重,我們會建議客人自己攜帶或者付費購買。”對方說。
“也有客人會抱怨沒有這些不方便,但經常住我們酒店的客人了解情況,會事先準備。”工作人員說。據了解,從2010年起七天酒店開始推廣免費一次性用品退出客房,此前該酒店的負責人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一次性用品并非核心需求,很多客人就有自帶洗漱用品的習慣,讓一次性用品退出的同時,可以把房費降低些,也順應了消費者需求。探訪中記者獲悉,不免費提供“六小件”的以快捷酒店為主。新街口一家快捷酒店的前臺服務員告訴現代快報記者,他們沒有免費提供的一次性日用品,在客房內只提供大瓶沐浴露、洗發水。如果客人沒帶日用品,可以在酒店購買。對方說:“一次性拖鞋、一次性牙膏、梳子等都是1元錢一份。”
酒店的“六小件”質量差不敢用
“我們住酒店,一般都是自帶洗漱用品的。”市民小李在一家網站上班,由于工作的緣故她經常出差。除非特別緊急的情況,她很少使用酒店客房提供的免費一次性洗漱用品。“酒店的洗發水、沐浴露看上去就不太靠譜,洗過一次頭發,跟沒洗一樣,所以基本不用。”小李說,在酒店提供的“六小件”中,她一般只會使用一次性拖鞋、浴帽一類的東西,其他的基本都是自帶。
而來南京出差的陳先生則告訴記者,他特別討厭酒店的牙刷,刷一次牙就把牙齦搞出血,所以他干脆從家里帶。“實在不行就在超市買新的,我也不愿意用客房提供的。”他說。昨天,現代快報記者隨機采訪了五位經常旅游或者出差的市民,多數人表示牙刷、牙膏有時會湊合使用,兩位女性表示會自帶梳子,其他三位則會使用酒店提供的梳子。“網上買一套旅行套裝也不貴,一套能用挺久的,酒店的壓根不知道哪里生產的,不知道怎么做出來的,我可不敢用。”姑娘小蔣說,酒店很多洗漱用品的包裝都很簡單,有什么成分不知道,是不是衛生也不知道,萬一產品存在問題,給身體帶來危害就得不償失了。
批發“六小件”價格差距大
有的不印廠名廠址
據了解,位于揚州的杭集鎮是酒店“六小件”的主要產地。昨天,現代快報記者通過網絡聯系上了幾家揚州的供貨商,表示來自某酒店需要進貨。在咨詢之后,記者發現幾家供貨商開出的價格差別很大。“現在一套最低6毛,如果你要的量大還可以商量。”一家供貨商介紹,6毛的包裝比較簡單,只能印制酒店的LOGO,“一般5000件起訂。”但當問及產品上是否有生產者的廠名、廠址、電話等信息時,對方表示包裝上只印刷酒店的信息。另一家較為正規的供貨商開價比較高,一套在5-12元不等,每套當中有哪些東西都可以由酒店自己選擇,而且包裝還會根據酒店的要求進行設計。供貨商說:“南京有的星級酒店就是從我們這邊拿貨,用量很大。”這名負責人也明確表示,他們的產品會清楚地印上廠名廠址和電話,質量不會存在問題。在記者詢問的多個廠家中,有的廠家表示能提供質檢報告,但有的卻對此含糊其辭。記者詢問這些用品是否有批準文號、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廠家名稱等信息時,不少廠家表示并不會提供。而業內人士表示,像這類“三無產品”非常多,不少酒店賓館為縮減成本對此并不在意。
“六小件”平均利用率不到40%
江蘇早就提倡取消,但成效不大
酒店取消“六小件”的提法并不新鮮,早在2008年10月,江蘇省出臺《關于深入開展全民節能行動的實施意見》時,就提到各類賓館飯店一律不主動提供一次性洗漱用品。在今年8月的寧鎮揚同城化規劃中,也提出取消“六小件”等一次性消費品。之所以取消很難,一方面是酒店不愿意取消,他們最大的擔憂是影響入住率。另一方面,客人還是有用免費一次性用品的習慣。南京一家酒店的負責人認為,“成本在房費中,而且客人用不完會帶回家,怎么叫浪費呢?”
江蘇省餐飲行業協會秘書長于學榮看來,“六小件”的產生有特殊時代背景,在改革開放初期,為方便消費者出差,酒店提供這些一次性用品。但現在“六小件”的退出也有了新背景,他說:“我們曾經做過調查,客房‘六小件’的利用率還不到40%,浪費是很嚴重的。”他認為,一次性日用品退出是必然,不過他倡議是逐步取消,讓消費者有一個適應過程。他還提到,很多“六小件”都是三無產品、質量堪憂,在倡導取消免費“六小件”的同時,可以嘗試推廣有償購買。不過,也有人認為政府不該用行政手段干預,到底免費提供還是有償使用,應該交給酒店行業進行市場自主調節。
國外酒店多數不提供“六小件”
環保做法基本成“行規”
“東南亞國家很多都不提供這些東西,之前一次去馬來西亞,晚上就和朋友出去買牙膏牙刷了。”在新加坡工作的許先生說。市民郝小姐也表示,她此前乘坐游輪去韓國旅游時,游輪上就明確寫著不提供這些一次性的洗漱用品,游客需要自己攜帶。據了解,美國、歐洲很多酒店都是不提供“六小件”等一次性洗漱用品的,游客如果需要這些東西,需要自己向前臺索取,部分酒店甚至對這些服務進行收費,而這個不提供一次性用品的“行規”主要還是出于環保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