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多元化擴張。一般的市場規律都顯示,企業跨越勢能路徑,進入新的領域,一般都是因為在自身所處的領域已經領先,從而有擴張的沖動。企業擁有大把的資金可做很多事情其實往往是很危險的。而中國餐飲多元擴張路線圖在于曾經存在的外部需求因為政策的影響消失了,所以不得不選擇進入新的領域,而這個時候就存在到底是在熟悉的邊界(餐飲)還是在不熟悉的各種可能環境中投資的選擇。小南國與湘鄂情給出了不同的判斷路徑,所以小南國堅守在餐飲邊界之中,而湘鄂情則橫跨了多個領域。
第二:產品再定位。這又顯示出不同的樣本。一種擴張的路徑在于原有擅長的產品基礎上的直接的降價,改走“快時尚”的路徑,通過走量的方式來實現流水。另一種再定位的路徑在于直接產品的變革,就是將先前的產品徹底摒棄,變革一種新的產品,只是利用過往的空間。再定位實質其實與多元化擴張本質無差異,也是進入到新的市場區間。
第三:現有品牌空間再利用。本身已經原有產品顧客群的基礎上開發新的顧客群,比如進入到團餐這樣的領域,把目前的顧客群體擴大。或者在原有的空間中做更多組合的事情,比如將空間利用來進行新的服務與體驗的提供。
第四:收縮戰略。通過關店、裁員、縮減成本來渡過寒冬。
這是目前中國高端餐飲之中最為常見的生存與轉變方式,高端餐飲其實還可以這樣子去轉:
1 產品本身的價格固然是要轉向大眾市場(王品集團戴勝益就認為世界上成功的企業多數是進入大眾市場),但是產品本身的高附家值的挖掘也非常關鍵。所謂的附加值,并不是大家一般意義所稱呼的服務的附加值,其實品牌精神與文化內涵的附加值更值得中國餐飲去學習。比如i黑馬曾經看到的成都一家川派火鍋與變臉相結合,將這種藝術形式與餐飲進行了深度融合,把餐飲的人流從單一的美食消費上升到精神消費,這是極大能夠挖掘目前的餐飲市場的,最終文化的東西是最好價值的附加產品。
2 像“人流”商業模式去轉變。正如雕爺在一篇文章所言,當你的高端品牌真的具有吸附力地時候,商業地產會對你趨之若鶩。把自己的定位區間放到商業地產環境中去,然后吸引用戶,提高租金議價能力,才能削減成本,提升利潤。
3 ”邊界“的擴張,不如用戶深度二次再開發。與其自身去擴張多個品牌,不如徹底把自己把已有的用戶二次開發。其實多元化品牌的目的在于吸引新的客群,但是其實可以把自己流動的用戶群用好。餐飲為何不能成為一種新的流量入口呢?移動互聯網時代,每個吃飯的顧客如果都能被導入到微信或者類似的用戶管理平臺,然后依靠興趣細分之后,向后一步去做”生鮮“、食材,、甜點等品類的再開發,未嘗不是一種選擇方式。互聯網時代,天天提互聯網思維,倒不如在傳統行業中樹立流量思維。所謂用戶即流量。
4 向后走一步。比如利用已有的高端品牌形象,進入到供應鏈以及類似的餐飲培訓、廚師培訓,變產品為服務。在互聯網時代或者說新消費時代。產品即服務特征越來越明顯。單一的產品已經很難行程溢價與核心能力,向后走一步,往服務方向前進成為新思路。
如果能用好勢能,或許,高端餐飲的轉型,或許不會再那么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