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齊齊哈爾市人力資源市場的招聘大廳,記者見到了市嫩江賓館人事部主管王芳,最近幾周,她一直在這里進行招聘,作為一家集住宿、餐飲和會議為一體的企業,王芳坦言,目前企業服務人員的缺口很大,特別是餐飲服務員和傳菜員,流動性大,空位難補。“我們主要要求服務人員的年齡,‘80后’、‘90后’的年輕人不愿意從事餐飲服務行業,所以服務行業里的年輕服務人員十分匱乏。還有一部分人,感覺從事服務行業工作強度大,時間受限,所以也不愿意干。作為服務行業來說,招聘的傳菜員、服務員,一般都需要年齡在20歲至30歲之間,但是現在這個年齡段的很多務工者不愿意從事這個行業,40歲以上有一部分應聘者,但是對于服務業來講,年齡受限,所以自然不好招人。”
????記者對齊齊哈爾多家餐飲業的用工情況做調查后發現,目前餐飲業用工荒現象普遍存在,餐飲服務人員的高流失已成常態。1+1海鮮酒店經理張麗對記者說:“服務員的流動性是無法避免的,每個月大概都得有三四名員工流失,有的想跳槽,有的想轉行。多數人沒有把它當成固定職業來干,只是一個過渡階段。”
????在近日的一次大型招聘會上,記者遇到了幾位之前從事餐飲服務工作的求職者,他們告訴記者,之所以不愿再從事餐飲服務業,主要原因是工作時間長、強度大。54歲的康女士說:“我在一家小型的餐館從事餐飲服務一年多,一天沒誤過工,這個行業實在太辛苦了,早9點到晚9點,勞動強度大,月收入1500元,所以我想來找一份相對輕松點的活兒。”大專畢業生王峰上學期間專修酒店管理專業,畢業后在我市一家高檔酒店做領班,但工作一段時間后,他選擇了跳槽。“客人什么時候走,你就得等到什么時候,吃的辛苦比別人多,別人八小時工作日,我可能就沒有點兒,慢慢一對比,就不選擇餐飲行業了。”
????記者經過調查發現,餐飲業員工高流失的背后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餐飲服務人員個人追求更高的回報,謀求工作環境的改善;二是一些大型餐飲企業雖然收入高,但工作時間長,而且年齡的限制使很多服務人員普遍擔憂,吃“青春飯”不是長久之計,積累了一些社會經驗便選擇轉行;第三是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酒店、飯店數量增加過快,客觀上使得行業內部競爭加劇,為員工的頻繁流動提供了客觀條件。
????據國家統計局齊齊哈爾調查隊對我市中心城區30家餐飲企業的用工調查數據顯示,10%的被調查餐飲企業長期招工滿足率介于50%-70%之間,30%長期招工滿足率介于70%-90%之間,超出了行業正常經營的人員流動比率范圍。80%的被調查餐飲企業經營者會遇到員工短缺問題,其中一半的經營者被長期缺工所困擾。由此可見,餐飲服務人員的高流失已經影響了餐飲業用工的供需平衡。
????一面是餐飲企業經營者對用工荒的無奈,另一面是餐飲服務人員對工作時間和強度等的抱怨,如何在中間尋找到平衡點,則需要雙方共同挖掘。對此,在餐飲業從事六年服務工作的小李說出了自己的看法。“服務員就想多賣點酒水,掙點提成,老板可能沒給他那么多,有的不滿意就走人了。還有的企業可能生意不好,對于服務員來說換個生意更好的店,相對工資也能更高一些。我覺得應該從解決他切身的利益來考慮,適當增加一些工資,繳納養老保險,簽署正規的用工合同。對我們的利益和工作時間及待遇都有一定的保障。”
????盡管新《勞動法》的頒布進一步規范了企業與員工之間的關系,但由于餐飲業情況特殊以及長期形成的行業潛規則,使得從業人員流動大,給企業發展經營帶來諸多不利影響。
很多企業經營者也采取了包括提高工資標準、福利水平、改善工作環境、提高招工頻率等措施來提高招工率,但是收效不大。市人力資源市場主任趙建平認為,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提高保障是關鍵:“現在餐飲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不能保證員工的休息日,另外就是勞動時間較長,如果用工單位能適當的增加加班工資,及時給參保各類社會保險,待遇上去,勢必能增加點‘吸引力’。現在好多餐飲業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員工跳槽比率增多,從企業來講,這個員工不穩定,所以沒法給他繳保險,擔心繳完保險沒幾天又走人了,員工覺得待遇上不去,保險也沒上,加班工資也拖后,求職者就越發地不穩定。
????記者感言:在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今天,餐飲服務行業的用工荒不得不引起深思,為何在大部分行業一位難求的現狀下,餐飲服務人員崗位卻少人問津?這不僅需要餐飲業自身轉變用人理念,增加保障措施,同時身為求職者也應該冷靜思考,放平心態。正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與其在獨木橋上推嚷爭搶,不如選擇一條寬廣的就業空間,挖掘潛能,開辟屬于自己的新天地,讓這架失衡的天平重新找到一個平衡的支點。